按照常州周邊地區(qū)的風俗,過年除了包團子,還要蒸年糕,因為“糕”和“高”諧音,寓意“年年高”。鄭陸腳踏糕制作技藝作為常州市非遺,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下面我們就帶您到鄭陸一家傳承了幾代的糕點坊,品一品這里的腳踏糕,感受踩出來的年味。
鈺鋒糕點坊前身是周氏糕點,最早成立于1976年,由周家太婆制作,當時常州賣糕點的人少之又少,周家太婆制作出來的糕點味道可口,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 鈺鋒糕點坊負責人
孫煥:我覺得這個東西蠻好的,也是常州的特產,把它丟棄掉有點可惜,然后我們就撿起來做的,剛開始的時候只有白糕,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上進行了一些改良,讓現在更多的年輕人去認識腳踏糕,喜歡上這種味道 2020年6月,孫煥的公公周文華被評為腳踏糕非遺傳承人,因為世代制糕,從小耳濡目染,周文華經常協助家人制作腳踏糕,繼承了精湛的制糕手藝。先將糯米經過浸泡之后,放在籮筐里晾上一夜,讓糯米充分軟化,然后碾磨成米粉,即可上鍋蒸制,蒸粉過程中的鋪粉和撒粉技術含量最高,米粉可不能直接倒入蒸桶內,而是需要用手握成一個一個粉團,均勻地鋪在桶底,然后邊撒粉邊蒸,不僅要均勻,更要掌握火候,觀察米粉的狀態(tài)。 (一段現場) “腳踏糕非遺傳人”周文華:要鋪滿為止,蒸十幾分鐘,有的地方氣透不上來,就要弄平透氣 鈺鋒糕點坊負責人
孫煥:蒸制的過程是很重要的,先是底鋪粉,我公公捏的粉團,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如果太松的話,底下就蒸癱掉了,就沒有支撐點,氣就不上了,如果太緊的話,導致那一塊蒸不熟 蒸熟之后,冒著騰騰的蒸汽,工人們用足力氣將蒸桶從蒸鍋上提起,穩(wěn)穩(wěn)當當地倒入由紗布和厚塑料油布鋪成的木框里,裹好蓋實后開始“踩踏”,
這也正是“腳踏糕”名字的來源。 (一段“踩踏”現場) 鈺鋒糕點坊負責人
孫煥:我們還是保持著傳統(tǒng)工藝,沒有用機器去代替腳踏,因為糕蒸好之后,經過腳踏的力度,糕更加有嚼勁 “腳踩”之后的糕被放到平整的案板上,為了防止粘連,分切的時候必須用一根細細的棉線才行,切好的腳踏糕被分裝進保鮮袋里。 鈺鋒糕點坊負責人
孫煥:現在有七種口味,有白糕 南瓜糕 紫薯糕 血糯糕 紅糖棗泥糕 青糕 核桃糕,價格不等,白糕是5塊錢一斤,紅糖棗泥糕 南瓜糕 紫薯糕
血糯糕都是10塊錢一斤,核桃糕是20塊錢一斤 工人師傅們從凌晨4點左右開始工作,一直要做到下午五六點,每天要做2000斤左右的腳踏糕,都能售賣一空,快遞發(fā)往全國各地,甚至還有國外的訂單。 鈺鋒糕點坊負責人
孫煥:去年做了十萬斤糯米,每年在過年前的45天,是最忙的時候,過完年之后一直做到清明,口味可能沒那么多,現在有七種口味,到時候可能有三到四個
顧客:白色的還有拼的,每年都是送客戶的,買了七八箱 制作過程零添加,不接觸生水,腳踏糕十分便于保存,如果一時吃不完,可以浸在水中幾個月不變質。 鈺鋒糕點坊負責人
孫煥:我們家的食材都是我親自挑選的,而且食材這個東西不是眼睛看好就是好,都是經過嘴巴去嘗試的,掙錢也是一方面,但是食品安全真的大于天,我把這句話一直牢記于心,所以我做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做好,不管銷量怎樣,但是產品質量一定要把關,我也想把常州非遺這個項目一直好好的延承下去 “左一腳,右一腳,踩出年糕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好!毕M「恻c能做出大文章,走出常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