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前后,各式各樣的粽子吸引著人們,肉餡、生果餡、果醬餡、棗餡、栗子餡等琳瑯滿目,讓人不知吃哪種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夠,最近已有市民因為貪嘴一頓吃了三只粽子引發(fā)胃疼入院就診。醫(yī)生提醒,大量食用粽子很可能引發(fā)消化不良,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不宜過量進食。此外,由于早上起床后和晚上臨睡前,胃腸蠕動都會減慢,沒有來得及消化的粽子停留在胃中,更易引起積滯,刺激胃酸分泌,因此建議平常胃腸功能不佳的人,最好不要在早餐或者睡覺前食用粽子。
連吃三只粽 胃疼看急診
家住廣州天河區(qū)的李阿姨平時喜歡吃黏糯的東西。前幾天,老家的親戚包了一大鍋八寶和大棗的粽子給她送過來。李阿姨非常高興,當天晚上飯也沒吃,就一連吃了仨大棗粽子。誰知到了半夜,胃疼得翻來覆去睡不著,連夜到醫(yī)院看急診,原來是消化不良導致老胃病發(fā)作了。
對此,武警廣東省總隊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曾晶介紹,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粽子的原材料一般為糯米、豆餡、肉類和油脂,相對缺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肉粽中脂肪和鹽的含量高,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相當于一碗左右的米飯,加上油脂和肉類,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路里;枧水粽只有糯米和糖,營養(yǎng)成分單一且不易消化。
健康吃“粽”有竅門
營養(yǎng)科醫(yī)生建議,吃粽子的同時,搭配適量蔬菜、水果,促進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盡管醫(yī)生提醒粽子不宜多吃,但只需把握好訣竅,美味與健康其實能夠兼得。例如重視高纖:粽子中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形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的癥狀,若主料能以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能添加纖維質含量,減輕腸胃擔負,更有益于健康。
另一方面,肉類粽子的原材料也可以加以改善,注意少油低熱量的調節(jié),肉粽的缺陷是脂肪含量高,假如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雞肉、海鮮或魚肉取代,除了少油、低熱量外,還別有一番風味。
患這些疾病少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和豬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物。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huán),加劇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fā)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2.胃腸道病患者:糯米的黏滯性強,不易消化,胃排空慢,吃后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
3.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假如對進食量不加以控制,會引起患者血糖升高。
此外,吃粽子有4個禁忌:
1.勿與魚肉搭配食用
吃粽子時,搭配什么也很有講究。粽子主料為糯米,再加上肥肉、豆類配料等不宜消化的食物,進食時最好不要再搭配大魚大肉,以免進一步加重胃腸的負擔。吃粽子后可以喝茶或吃水果來解膩助消化。但切記,胃腸功能弱的人盡量喝淡茶,不要喝濃茶。
2.勿與冷飲一同食用
時下各種冷飲搭配的粽子、冰激凌粽子、生冷粽子等因口感涼爽,受到人們的喜愛。專家認為,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尤其要注意。食用冰箱里剛拿出的粽子,因其生冷、偏硬,對有胃病的人來說并非明智之舉,所以最好取出來后,充分加熱變軟后再食用。對于糯米加冰激凌的粽子由于偏涼、偏膩、不易消化,更加應該少吃,尤其兒童青少年及老人更應注意。
3.勿與油膩食物同食
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不舒服,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小棗粽子或白米粽,不要吃得太甜,不宜配太油膩的菜。
4.勿早餐、睡前吃粽子
專家指出,早上起床后和晚上臨睡前,胃腸蠕動都會減慢,沒來得及消化的粽子停留在胃中,更易引起積滯,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本身曾有慢性胃病、胃潰瘍的患者舊病復發(fā),出現(xiàn)腹脹、腹痛、反酸等消化不良癥狀。對于平素胃腸功能不佳的人,最好在兩餐之間吃,或者把粽子作為正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