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有“挨冬”的說法,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這樣。每年寒潮來襲,都是各大醫(yī)院里急診科和心血管內科最忙碌的時候,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猝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風險顯著增高。心血管專家建議,其實只要做足功課,心腦血管患者也能安然過冬。
寒冷是誘因,該躲就躲
——當不了“候鳥”,就做“向日葵”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康復科副主任醫(yī)師張焰介紹,天氣寒冷時有基礎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的病人心絞痛發(fā)作、高血壓危象明顯增多,這是因為天氣寒冷人體的耗氧量驟增,心臟為維持正常的體溫,需要加快心率、升高血壓。對于老年人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了。寒冷的刺激使得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縮、冠脈痙攣,導致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促發(fā)血栓形成,阻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有一些老年人一到冬季就搬到更為溫暖的南方住上一段時間,那么沒有條件當“候鳥”的老人該怎么辦?為了防寒,是不是應該宅在家里當“宅老”?并非如此。張焰介紹,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節(jié)律,一天當中以清晨和上午為心血管事件發(fā)病的高峰時段。此時血流速度和血液循環(huán)相對較慢,血液黏稠度升高,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老人應適當運動,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出門運動,運動時間可選擇在早上10點左右或下午4點左右的暖和時間,陽光好的時候更可正午時分出門曬曬太陽,做個追著太陽跑的“向日葵”。
體外反搏,促進血液流動
——心梗中風病人也可用于預防復發(fā)
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老人,冬季預防心腦血管事件,還可借助于體外反搏,這是一種安全、有效、無創(chuàng)的心血管康復措施,已被納入美國、歐洲、中國冠心病診治指南多年。
張焰介紹,體外反搏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在人體下肢和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氣囊套,以人體心電圖的R波作為觸發(fā)信號,在心臟舒張早期充氣加壓,在心臟收縮期前同步排氣,提高主動脈舒張壓和血流速度,從而增加心臟、大腦、眼睛等主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修復血管內皮損傷,抑制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達到心腦血管保健的作用,預防心梗中風的發(fā)生。
記者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康復科看到有不少做過心臟搭橋手術或放過支架,以及曾經發(fā)生過中風的心腦血管病人正在接受體外反搏治療。張焰介紹,由于冠心病基礎病因長期存在,患者即使放了支架乃至搭橋,血管再狹窄和堵塞的風險還是很高,關鍵在于長期堅持心血管康復。這里有不少病人每年入冬就來接受體外反搏治療,有的已經堅持了十幾年,沒有復發(fā)心腦血管事件。
控制好危險因素是王道
——不點導火索,避免生氣、勞累
在心腦血管醫(yī)學界,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對于心梗、中風高危人群來說,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主要危險因素好比炸藥里的火藥,誘發(fā)因素好比導火索。炸藥再多,如果沒有點燃導火索也不容易爆炸。因此危險因素和誘發(fā)因素都要管理好,特別是有早發(f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危險因素:控制好危險因素是王道,包括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體重以及戒煙、限酒等。張焰特別提醒,臨近高血壓的人群(即收縮壓在12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在80~89毫米汞柱的正常高值人群)也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篩查心臟彩超、血管彩超甚至腦核磁共振,早期檢測靶器官功能性或結構性損害,因為這部分人群相當一部分已經發(fā)生主動脈增寬、左心房擴大,血管斑塊,甚至腦缺血梗塞灶、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靶器官損害,需要盡早干預。
近日,在美國心臟學會2017學術年會上,公布了新版美國高血壓指南,將高血壓定義為≥130/80毫米汞柱,取代了以前140/90毫米汞柱的標準,這是美國14年來首次重新定義高血壓,也正是基于早期干預有利于防止合并癥進展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
誘發(fā)因素:情緒的劇烈波動和氣溫突然降低、炎癥、大量出汗、腹瀉、過度疲勞等都屬于誘發(fā)心腦血管意外的“導火索”。最近有新聞說,浙江一女性生氣后出現(xiàn)了頭痛、暈倒,送院一檢查,原來是腦部重要血管被氣“炸”了,出血量還很大?,F(xiàn)在廣州已進入冬季,冷空氣頻頻殺到,一旦出現(xiàn)氣溫驟降時,對于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中風或有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老人就要特別當心,在這段時間要避免過度疲勞、情緒劇烈波動,規(guī)律服藥,按時就診,根據(jù)血壓變化及時調整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