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這種大家都很熟悉的野草其實是一味藥用價值頗高的傳統藥材。唐代《新修本草》記載其“ 主婦女乳癰腫”(即乳腺炎)。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可入藥亦可作為蔬菜,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生長。
說起蒲公英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較為傳奇的故事:古代洛陽城有位名叫公英的千金小姐,不僅貌美,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賢淑可人。但在出嫁前不幸患了乳癰,乳房紅腫熱痛,痛苦萬分。家人找來一位郎中為其醫(yī)治,不想此人見公英貌美,竟生邪念,公英姑娘怒而掌摑郎中。此人懷恨在心,四處造謠,說公英傷風敗俗,未出嫁即患此種病。公英有口難辯,一氣之下投河自盡。也是命不該絕,恰被一蒲姓漁翁所救,并安排自己的女兒蒲英看護。蒲英采來一種草藥,洗凈搗爛,敷在公英的乳房上,連續(xù)幾次,乳癰竟然神奇地痊愈了。公英姑娘為表達對蒲老父女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便將這種藥草命名為蒲公英。
中醫(yī)認為,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涼,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是治療乳癰、腸癰、肺癰、疔瘡腫毒及腮腺炎、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尿路感染等多種疾病的常用中藥。
使用時需要注意的是:1.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應慎用;2.辨證不屬熱毒、濕熱蘊結的實證者不宜用;3.孕婦慎用;4.用量不宜過大,干品入藥10~30 克為宜,鮮品可適當增加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