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空氣也變得愈發(fā)干燥。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經(jīng)常覺得口干舌燥,頻繁喝水也得不到緩解;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瘙癢甚至皸裂等,還有些人出現(xiàn)大便干結、便秘。而隨著北方即將集中供暖,室內將變得更干燥,這些癥狀也會變得越發(fā)嚴重。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馬冠生指出,以上癥狀都是屬于秋燥,也就是體內的水分不足。水是身體中內含量最多的物質,年齡越小,水分占的比重越多;水的一個作用是潤滑,關節(jié)
潤滑劑、唾液、消化道分泌的胃腸黏液、呼吸系統(tǒng)氣道內的黏液、泌尿生殖道黏液等的生成都離不開水。因此,當氣候干燥、水分不充足時,就會出現(xiàn)上面所說的“秋燥”的各種癥狀。
他提醒,要防秋燥,就要喝足水。我們需要的水分主要來自三個途徑:喝水、食物和機體內生水。喝進去的水:包括各種途徑所獲得的白水、茶水、飲料等,通過喝水我們可以獲得很多水分,這部分水大約占到60%。機體內生水:是指三大產(chǎn)能營養(yǎng)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在體內代謝產(chǎn)生的水
分,也是機體獲得水分的一個途徑,但占的比重很小。來自食物中的水:我國居民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另外,蒸、燉、煮、炒等烹調方式,不僅可以保留食物中大部分的水分,還在烹調時加入一定的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廣州等4城市的調查發(fā)現(xiàn),居民每天從食物中獲得的水分占40%左右。
因此,馬冠生提醒,要趕走秋燥,這個季節(jié)不如多給自己煲靚湯,加點五谷雜糧,把秋燥一掃而光。
蓮藕玉米排骨湯
原料:
排骨500克,蓮藕500克,玉米250克,胡蘿卜150克。做法:
1.鍋置火上加適量水燒開后放入排骨、料酒,汆出血水后,撈出排骨洗凈備用。
2.蓮藕、玉米洗凈去皮,切大塊;胡蘿卜去皮洗凈,用餅干模具壓花。
3.煲鍋內加入適量水,放入排骨,大火燒開轉小火,燉30分鐘。
4.加入切好的蓮藕塊、玉米塊,大火煮開,轉小火再燉一小時,調入適量鹽即可。
薏米雞湯
原料:
雞2000克,薏米200克,黨參30克,生姜一塊,大蔥一根。
做法:
1.雞洗凈后剁成小塊,薏米、黨參洗凈備用,生姜去皮洗凈切片。
2.將雞塊入沸水鍋中焯去血水洗凈。
3.砂鍋洗凈,加適量清水,放入雞、黨參、薏米、精鹽、生姜、蔥、胡椒、料酒。
4.將砂鍋置大火上煮沸,撇去浮沫。
5.改用小火慢燉2~3小時,直至雞肉燉爛。
6.從砂鍋內揀出姜、蔥丟棄不用,放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山藥羊肉湯
原料:
羊肉700克,山藥300克,胡蘿卜2根。做法:
1.羊肉洗凈后切成大塊,胡蘿卜切片,蔥切段,生姜拍破待用。
2.山藥去皮后切成大塊,泡入清水中待用。
3.羊肉入沸水中汆水,水中加入料酒和姜片,以去除膻味。羊肉撈出后洗去浮沫。
4.將羊肉放入高壓鍋中,加入適量水、姜、蔥,用高壓鍋壓30分鐘。
5.高壓鍋放氣后,將羊肉倒入砂鍋中,加入山藥和胡蘿卜,大火煮開轉小火煮30分鐘,調入鹽、胡椒粉即可。
>>相關
秋冬進補吃肉有講究
京華時報訊(記者錢宇陽)秋冬季是滋補身體的好時節(jié)。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鞏宏斌表示,秋冬進補也要得法,如紅肉容易誘發(fā)心腦病,應少吃肥肉。
肉一般分為三類,畜類(豬、牛、羊等,即紅肉)、禽類(雞、鴨、鵝等)和水產(chǎn)(魚、蝦、貝等)。鞏宏斌介紹,三類肉營養(yǎng)口味不同,適宜的人群也各異。
牛肉被稱作是最強壯的肉,紅肉是鐵元素的重要來源,而牛肉中的血紅素鐵含量則尤其豐富。牛肉特別適合身體虛弱或智
力退化者食用。不過由于牛肉纖維較粗,不易消化,老人、小孩和消化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羊肉中的硒含量要遠高于其他肉類,研究表明,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還能抵抗重金屬毒性、保護視力、抑制腫瘤。羊肉性溫熱,適宜在秋冬食用,能益氣、補虛、抗寒,適合瘦弱、怕冷等虛寒體質的人食用,對氣喘、肺病患者相當有益。相反,若身體怕熱,經(jīng)常大便燥結,就要少吃。
豬、牛、羊肉等紅肉脂肪含量較高,但其瘦肉能
補鐵防貧血,肥肉則一定要少吃,因為肥肉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含有高脂肪與高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甚至慢性病。禽類、魚類等白肉脂肪含量較低。鞏宏斌建議,體力勞動者可適當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則要多吃白肉;男性對紅肉需求大,女性可多吃白肉;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多吃紅肉易致心血管疾病和認知障礙,應以吃白肉為好;孩子處于發(fā)育期,兩種肉都要吃。
此外,鞏宏斌提醒,烤肉致癌風險高,燉肉最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