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地開始啟用新能源汽車專屬綠牌,不僅讓新能源汽車有了“身份名片”,也將利好新能源汽車市場。然而,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上海市質監(jiān)局近日發(fā)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公眾普遍認為公共充電樁少、電池續(xù)航里程低、充電時間長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據了解,此次調查的樣本覆蓋了上海市場上主要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包括比亞迪、榮威、特斯拉、北汽、奇瑞、沃爾沃、江淮和寶馬8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參與調查的消費者超過1.3萬名,其中有4700多名為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占到上海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的5%左右,其余參與調查者均為有意向購買新能源汽車者。
據分析,引發(fā)受訪者對新能源汽車質量不滿的主要因素是汽車的產品性能,其中,受訪者最不滿的是“公共充電樁少”(68%)、“電池續(xù)航里程低”(58%)、“充電時間長”(49%)三項。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上海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11萬輛,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充電樁約有8.6萬個。不考慮充電樁類別粗略計算,上海的車樁比已經達到了1.2:1,但其中有多少充電樁在發(fā)揮作用呢?
對于充電樁的問題,有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充電樁目前主要分為私人和公共兩種。私人充電樁方面,目前政策要求每位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必須擁有個人充電樁,才能享受補貼政策。但實際上,很多居民區(qū)因條件所限很難保證一戶一位,導致“買車容易安樁難”、“買車容易補貼難”。
公共充電樁方面,雖然在近幾年民間資本相繼進入后取得飛速發(fā)展,但因布局不合理、使用不合規(guī)、標準不統(tǒng)一等因素,調查中仍有68%的受訪者認為公共充電樁難以滿足需要。
羊城晚報記者發(fā)現,在停車位資源稀缺的市中心,經常會出現充電樁停車位被燃油車占用的現象。“有時候燃油車主看到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前來充電也愿意讓位,但這要碰運氣,更多時候是無法找到燃油車車主”。
許多受訪者也反映,汽車電池的續(xù)航里程低、衰減較快。目前,混合動力車的電池續(xù)航普遍為60公里至100公里,純電汽車為150公里至200公里,而行駛一年后,電池容量大多衰減到新車的70%,對出行帶來較大困擾。
此外,充電時間過長也困擾著許多車主。據了解,老式充電樁因電流較低,一般需充電8小時至10小時,結合續(xù)航里程只能適用短途上下班,無法用于較長路程的行駛。
能源補貼和免費上滬牌最“吸引”人
據統(tǒng)計,大多數受訪者對上海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fā)展仍持樂觀態(tài)度,主要原因在于綠色環(huán)保理念宣傳深入人心和優(yōu)惠扶持政策獲得市場認可。
由于前期宣傳有力,有69%的受訪者認同新能源汽車的綠色環(huán)保標簽,并認為,與傳統(tǒng)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能量轉化效率更高。
在優(yōu)惠扶持政策上,上牌政策和價格補貼最“吸引”人,分別有60%和52%的受訪者看中這些優(yōu)惠扶持政策而選購或有意選購新能源汽車。不少消費者坦言,由于拍牌屢拍不中,因此將購車目標轉向了可以免費送滬牌的新能源汽車。位于上南路某新能源汽車4S店銷售經理陳進告訴記者:“事實上,北京、上海的車主一直以來看中的是免費牌照的政策,價格并不是放在首位的。但相反,對于其他城市的經銷商來說,補貼政策退坡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銷量。”
此外,新能源汽車目前仍受限于電池技術,導致新能源汽車成本居高不下,政策補貼對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發(fā)展起了決定性作用。平均10萬多元的扶持政策(能源補貼和免費上滬牌),對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成功推廣功不可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