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學生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
今天(12月5日)是第30個國際志愿者日,昨天(12月4日)下午,常州大學的志愿者們發(fā)起了主題為“不做馬路低頭族”的志愿服務活動,他們紛紛走上街頭,宣傳交通法規(guī),共建良好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
下午3點多,武宜路長虹路高架路口的交通逐漸繁忙了起來,但仍有一些行人在過馬路的時候看手機,給交通安全帶來的隱患,志愿者們立即上前進行勸導,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其他路人對“馬路低頭族”的看法。
【同期聲】志愿者:來往的人群中到現(xiàn)在有6、7個低頭族,我們希望這一現(xiàn)象盡量不要出現(xiàn),因為這是很危險的。
活動中,志愿者們還發(fā)起了“不做馬路低頭族,抬頭天下美景足”的簽名活動,不少市民紛紛上前在橫幅上寫上自己的姓名,鄭重許下文明出行的承諾。
【同期聲】市民:我覺得馬路低頭族是很危險的,我們勸導的時候有時候他們也不聽,希望志愿者們能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助殘志愿者王文賢:做公益是生活的動力
隨著武進區(qū)志愿者隊伍的不斷壯大,志愿者典型也不斷涌現(xiàn),王文賢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她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了12000小時,今年3月,她還被評為常州好人。
上午9點多,在武進區(qū)心家園公益助殘服務中心,王文賢跟往常一樣,正和她的殘疾人朋友劉繼昌親切攀談著。今年44歲的劉繼昌前些年因一次意外事故導致肢體二級殘疾,瞬間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去年,劉繼昌認識了同為殘疾人的王文賢,兩人就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這讓他的生活觀念有了很大改變。
【同期聲】市民 劉繼昌:我現(xiàn)在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我雖然殘疾了,但我也要好好的生活。
身為殘疾人,怎么會想到去做志愿者?王文賢告訴記者,15年前的一場大火,讓她容貌盡毀,全身的燒傷面積達到了96%,被鑒定為一級肢殘。這段慘痛的經(jīng)歷,也曾一度讓王文賢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但在家人下的鼓勵,她勇敢地戰(zhàn)勝了困難。
【同期聲】助殘志愿者 王文賢:我記得我第一次出門的時候,有的人喊我是鬼,我突然覺得殘疾人的心理其實是最需要撫慰的。
這些年,王文賢先后考取了國家三級、二級心理咨詢師,從2009年起,她就在武進區(qū)婚姻登記處婚姻輔導室、同心助殘等機構組織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去年,50歲的王文賢還當上了武進區(qū)心家園公益助殘服務中心負責人,該中心不僅提供免費心理輔導,定期開展互幫互助活動沙龍,而且還建立了QQ群、微信公眾號、專門的網(wǎng)站,為的就是能讓那些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朋友也能夠參與進來,幫助他們走出陰影。
【同期聲】市民 劉繼昌:我很佩服她,能夠一直熱衷公益事業(yè),這讓我們也有面對生活的信心。
【同期聲】助殘志愿者 王文賢:希望用我們的關心、包容,讓殘疾人能夠參與到社會,融入社會。
踐行志愿者精神 服務民生幸福
像王文賢這樣的志愿者,全區(qū)還有很多,他們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發(fā)揮各自所長,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
近年來,武進區(qū)不斷推進全區(qū)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志愿公益基礎建設,提升志愿服務主題內涵,擴大志愿參與覆蓋范圍,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目前,全區(qū)注冊志愿者人數(shù)超過了15.5萬人,志愿服務團隊近百個。
從今年4月起,武進區(qū)的“小水滴”志愿者分別為中華龍舟大賽武進站、中國東盟青少年文化交流節(jié)等重大活動提供志愿服務,參與的志愿者人總數(shù)超過800人次。同時,小水滴志愿者還定期走進農(nóng)民工子弟學校、敬老院、社區(qū)貧困家庭,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超過100次,為8000名以上農(nóng)民工子女、孤寡老人、貧困殘疾家庭等提供支教、陪護、募捐等大量基礎志愿服務。
此外,武進區(qū)青聯(lián)今年還開展“青聯(lián)攜手進 圓你微心愿”主題活動,為200個困難家庭完成微心愿,團區(qū)委還聯(lián)合其他機關工委開展捐廢紙獻愛心活動,累計成功救助先天性心臟病患兒47名。全區(qū)廣大志愿者以“大愛武進·全民志愿”學雷鋒志愿服務為主題,開展文明共建、敬老愛幼、濟困助殘六大主題志愿活動,志愿服務常態(tài)化正成為我區(qū)一張靚麗的“名片”。
【記者感言】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風里來,雨里去,正是廣大志愿者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奉獻和付出,在新時代樹立起了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精神樣本,讓我們向“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致敬,向志愿者說聲“謝謝”! |